《乌合之众》读后感

目录
TOC

《乌合之众》是一本入门的群体心理学,其中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从群体心理的角度如何看待历史上的事件,并总结了群体的若干特点。作为一本久负盛名的心理学书籍,它确实有一定的分量。

我将《乌合之众》的读书笔记,也就是摘抄部分另作一篇文章,而本文主要谈谈读后的想法。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奇怪而疯狂的事件在不断发生,比如狂热的追星,比如各种“造神”的行为。有时候我们甚至会怀疑被卷入其中的人们到底都在想些什么,甚至最后只好给他们戴上“反串”,“水军”等帽子来用利益的角度解释他们的行为。但是,互联网中荆棘丛生,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会成为狂热团体的一员,甚至是这样事件的受害者。而这本书则为这些事件提供了很好的总结和应对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何为群体:也就是一群在心理上成为一个集体的人们。他们不需要处于同一个时空,在网络的发展下,甚至不需要同一门语言,只需要相互认为是一个群体即可。在年轻一代的语言里,有时这被称作“圈子”。

而这样的群体有什么样的特质呢?笼统地来说,他们有着原始人,也就是初级生命的大部分性质。无论组成一个群体的个体都是什么,哪怕是以严谨著称科学家,在一个群体中的行为仍然不受理智和智慧的控制。他们暴躁而易受暗示,拥有巨大力量而失去约束,由于人数众多而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推理的能力,并误把联想当作逻辑,并因此可以接受矛盾的信念而不自知。与其说他们是自由人,不如说他们是被催眠的奴隶。

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待很多事件,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魔怔人”的存在。网络群体自发的组织,因为一些小事产生很强的归属感,意见领袖的诞生,再加上由于利益等原因产生的信息真假难辨等,共同造就了很多个群体心理,以及被这些心理奴役的网民。

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警示,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我们需要警惕由于身处群体而被消磨理智的可能性。正所谓“近朱者赤”,一个人因为集体的狂热和洗脑所作出的行为,与他自己独处时的所作所为并无太大关联。只有结合个性与此人所处群体,才能更好地解释和预测他的行为。

除此之外,由于群体所拥有的强大力量,我们也会考虑如何利用或者规避这种力量,使得这样的铁拳不会砸到自己头上。

一般我们会首先考虑的方向是领袖,成为群体的意见领袖,似乎就可以左右群体的力量而难以被反噬。但实际上,无论领袖是否遵从理智,群体依附于这个领袖的原因,是他坚定的精神所造成的传染效果。所以,领袖很难改变群体的方向,他是被架在车上的,只能随着车一路撞到南墙。

但是,由于群体暴躁而易受暗示的心理特点,我们依然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从手法上,文中提出了三类方法,分别为断言,重复和传染。首先是断言,干脆简短,而且简单到群体都可以理解的思想口号是塑造的开始。然后是不断的重复,也就是不断的暗示,从而让群体逐渐接受观点。最后是传染,当周围人都接受观点的时候,身为同一个群体的个体也会开始拥有这样的倾向。

而从具体的操作上,我们需要借助群体的另一个特征:群体的推理本质只是联想,而且越是形象,越是直观的例子有着最为巨大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逻辑和理智是多余的,只有将自己的视角放低到原始人的层次,才能看明白群体的所作所为。例如日本的动漫文化,本质上可以看作将日本和美少女进行了捆绑,二者本质上其实没有多大的逻辑关联,但在几十年间却不断地提高了日本在世人眼中的形象。

在书中的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的部分,作者逐个分析了不同群体的特点,相当于分析和举例。作者通过将整个种族文明视作一个群体的方式,扩展性地讨论了政体和文明等群体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作者所提到了一些群体,例如议会,在现实中不常看见,但他们操纵民意和获取选票的手段仍然在舆论界可以常常看到。

最后,《乌合之众》是一本很经典,也是很有帮助的书,所谓常读常新,很多的观点都可以和现实对应上,私以为值得反复阅读

DAR
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