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房价的上行

目录
  1. 经济发展简述
  2. 土地金融
  3. 然后
TOC

读完《置身事内》后,对中国经济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可以初步解释为何数十年来房价不断上行,以及这背后蕴含的危机和改革方向。

反正也是胡编乱造,不一定通顺就对了。

经济发展简述

房地产总是和当前经济体的总体水平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解释房价为何如此之高之前,需要对中国改开以来的经济策略进行一些简要的介绍。

得益于中国的特殊的央地关系,以及将GDP增速与官场仕途捆绑的做法,政府深入参与了各种投资,并利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加速。同时,尤其在1994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需要找到一些方法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以进行投资和招商引资的指标。

基于以上的背景,“土地财政”应运而出。所谓“土地财政”,便是政府出让土地(商用)给相关的房地产商,获取相关利益,然后投资进行基础城市建设(城市化),城市化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而这些人都需要住宅,因此房屋交易的供需关系中,需求将会猛增,由此抬高房价,间接抬高地价,因此政府在出让土地时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并形成循环。

由此,房价第一次升高。

08年经济危机前的美国房价也很高,他们最开始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原因和过程,但导致了同样的结果。

由于当时的美国人住宅持有率并不高,人们逐渐开始购买属于自己的房子。由于美国的选票政治,政府发现抬高房价可以获得房主的支持(拥有的价值增多),而房主的数量正在逐年上涨,因此房价也开始上升。另一方面,政府发现很难用其他方法获得低收入人群的选票。于是相比于偏长期的扶贫政策,政府选择了将房子贷给穷人,以低门槛的首付立时获得他们的支持。

两国在房价刚开始上涨的特点便是,市场预期一定会涨。尤其是在中国,有着政府的隐性担保,意味着这是一笔稳赚不赔,风险极小,收获还很大的买卖,这为后续“土地金融”的出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土地金融

土地,以及上面的房地产最为重要的特点在于稳定,不会丢失,也极易转手,因此是极佳的信用担保用物,可以撬起更多的资金来。由于房价的预期高涨,房地产商选择举巨债进行快速的开发,这些贷款的由来便是以这些土地为质押的。

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带来大量的人口,但中国的土地建设却受到严格的制度限制。因此房产的供需关系更加扭曲,继续推高房价。

然后

高额房价带来居民债务陡增,同时由于政府前几十年重投资轻消费的经济导向,使得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消费在GDP占比极小上。这也是十九大提出要“双循环”(国内消费和国外出口),要供给侧改革,去杠杆的原因之一。

换句话说,政府正尝试由“生产型”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但想要减轻负债,增加居民收入,恐怕一些经济动荡是无法避免的了。

这本书在将来可能需要二次阅读,毕竟对于政府和很多经济学名词都还不甚了解,还在努力学习中…

DAR
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