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二三年四月二十八至五月二日,与三位中财的朋友共赴天津,行程稍显紧凑,仍可算是尽欢,为表纪念,遂作此文以记之。
正如我其他的游记随笔一样,文学性从不在这种写作的考虑范围内,写作的目的是记录,因此流水账的观感也是无法避免的。
无妨,能留下些许回忆就好。
我们是在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抵达天津的酒店的。
由于五一的游客实在太多,酒店基本没有剩下的,价格也几乎翻了两三番,因此我们选择的酒店坐落在居民区,离市中心有大约20分钟的车程。
酒店周围的环境很有意思,我们周围的建筑大约都只有两三层,各种小店排布在路边,尽管这里离市中心似乎不算远,仍然给人一种郊区和城镇的感觉。
当然,从另一面说,看久了一线城市的高楼大厦遮蔽天空,偶尔看看这种扁平的天空也别有风味。
放好行李后,我们打车前往海河的河边,沿着河畔骑行,向着世纪钟和津湾广场前进。
时值春末夏初,阳光正好,水面波光粼粼,大约是离景点还远的缘故,人也不太多。路边有长椅可坐,然后就可以看着耀阳和河面,欣赏对岸带着些许欧美风格的建筑。
除此之外,这条河其实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河边的感受和你在其它城市所能感受到的没什么不同,只是海河的宽度只有一两百米罢了。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赶到了世纪钟。
我之前对世纪钟没有什么印象,也没有看过什么照片,在看到它的第一眼不免有些失望,觉得它的盛名(如果它有这个东西的话)不免过誉。
世纪钟矗立在河边的一个车行转盘的中央,无数的游客和路过的车辆堵在它的周围,还有小摊小贩间杂其中。现在看来,世纪钟并不算大,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由一个大号的表盘和支座构成。表盘上有着十二星座,有着欧式风格的指针显示着具体的时间。
当时我们赶到世纪钟的时候正好是57分,便打算等上一等,可惜整点的时候它并无变化,也没什么钟声。
表盘的一侧有两个很大的摆臂,一个向上,末端有一个太阳的标识,另一个斜向下,末端是一个月亮。我曾经怀疑这个也会随着时间而「日月倒转」,不过后来晚上路过的时候,发现它并无变化。
大概是年代过于古老了罢,现在的世纪钟也就只能显示一个时间了。
离开世纪钟,我们继续向前进发。
彼时天色晦暗,昏黄的灯光沿着河道边的人行道亮起,人声逐渐嘈杂。我们缓慢地骑过各种扎堆的人群,偶尔抬眼望去,可以看到很多老大爷大妈们开着音响在跳舞。周围围着一圈圈游客和晚饭后散步的人,不少人举着手机拍照。有人在吹萨克斯,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一时惆怅的情绪在心间弥漫,好像我已经在这里住了很久了。
天津真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城市。可以想象,吃完晚饭,就下楼沿着楼道遛弯。不时驻足观赏河边美景,耳边有各式音乐响起,游人如织。饭后的生活就是这样朴实无华。
接着,为了照顾咕咕作叫的肚子,我们弃车进入了意式风情街。
不得不吐槽,几个中国人,到中国的另一个城市品尝美食,居然是去试试有中国化的意大利风味的餐厅,更不提这些餐厅还要主打一个意式风味的正宗了。
初入风情街,我们便买了一个当地小吃(至少宣传如此),熟梨糕。街边小摊,现做现卖。摊主有一种可以叠起来的很厚的碗,装上一种特殊的米面后倒扣在加热台上,片刻之后就可以翻出来,放在盘子里。一个熟梨糕大约比硬币大上几号,六个为一盒,旁边有各种调味酱,游客需要自己拿着盘子,用小勺子把酱抹在糕上。
熟梨糕单论味道不算独特,但也不难吃。其口感有一种米糕的感觉,但比米糕厚实。若是想自己试试,拿米糕配上风味酱应该就差不多。
风情街往里走,游客就多了起来,周围都是各种景区专卖的小吃。作为一个意式风情街,我想它还是合格的,地板上有各种神话的简介,有可动的巨大的怪物雕塑。四周房子都是外国的味道,印象最深刻的还数一个洋房的二楼阳台,游客们可以踩着凳子趴在阳台上,下面就是拍照的亲友团,拍出来就像某国的公主一般。但摄像头拍不到的地方,其实游客们拍着长队,等着一一上来加冕公主。
风情街里的餐厅大约都是音乐酒吧,主打一个音乐驻场和西式餐饮。走在路上,就能听到这家和那家的歌手此起彼伏,颇为有趣。而我们最后挑了一个露天但是有棚子的地儿,从这里看去,周围都是明亮的灯链,随着夜色降临越发清晰。吃的也没什么好说,都是西式餐饮的那一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只有它的价格了。别误会,我说的是便宜。在这样的景区吃饭,本来就做好了被宰的准备。但最后居然人均没有破百,比在北京可能还要便宜上一点,天津物价之低,大致如此。
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大概就是厕所了,在天津不止一个地方,我们都看到了那种用大巴车改装成的公共厕所,让人啧啧称奇。就是不知道这算是天津特色还是景区大都如此了。
酒足饭饱后,暮色已至,我们找明了河边的方向,继续我们的旅程。
沿着河道前进的时候,偶尔也能看到码头。当然,这时候的码头已经被商业气息侵蚀了。五颜六色的灯光,红色的大号字体亮明码头身份。五一游客众多,在码头处尤其如此,于是我们钻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向着天津之眼进发。
其实很远便可以看到天津之眼了,那是一个有几十层楼高的摩天轮,在夜空下闪耀着红色的灯光外围。这样的红圈与周围四四方方的楼房灯光相比显得尤为醒目,更不提它还跨立在河道上了(至少视觉上感觉如此)。
可惜那几天风大,摩天轮不能转动,我们也没能抢到票,只好在下面拍上几张照片,聊表纪念。摩天轮和旁边的码头之间有一块空地,或者说广场。站在广场靠路边的高台阶向下望去,全是卿卿我我的情侣,恋爱的酸臭味夹着河风登时弥漫在这片空气里。
随后我们便开始考虑回程,由于天津之眼下面的游客数量太多,我们决定走上一段,避开堵车的路段和人群。我们从天津之眼往岸上走,钻入一个大概是早早歇业的夜市,然后路过一个庙门,拐出小巷,走上大道,人流便一点也不剩了。四周夜色,就像寝室楼下11点那样寂静而人烟稀少。不由让人感慨天津经济的衰退。
随后我们回酒店打了一小会扑克,还学了下「升级」(虽然很快就放弃了),很快,睡觉的点就到了。于是各回各家,然后睡意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