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论,旷野与其他

目录
  1. 价值论
  2. 旷野
TOC

好久没有写上两笔了,沉迷于各种娱乐和繁杂事务中,甚是羞愧,遂重拾笔头,记录下最近的所思所想。

价值论

中国的社会里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虽然大家都觉得有钱好,但那些所谓中产,可以说是在没有大机遇下,下层人通过努力和规划能达到的最高层级,其实过得并不快乐,当然,也不自由。网上的论调大多认为年薪50万已经算是高薪了,比如互联网的程序员,只是辛苦些,但挣得还是很多的,是个不错的职业。有的企业甚至还喊出了”345”的口号来,那便是:三个人,领四个人的工资,干五个人的活。粗略看去,似乎没有人受伤的世界就达成了,公司占了便宜,打工人获得了高薪。但是,真的是这样吗?程序员看着挣得多,但没时间消费,也没精力去享受,在我看来,若是这样活到退休,和坐牢又有何异?

另一个在中国社会令人深思的现象便是,中国人的储蓄率是出奇的高。前几天我拿到了一笔老师给的劳务费,大约几千元的样子。我和我爸商量的时候,他就不假思索地建议我存起来,不要拿去买那些不重要的东西。的确,我想要买的东西其实无关紧要,是没有必要买的东西。但是,这几千块存起来,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我还指望靠这些钱去买房买车吗?有人会说,是啊,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海,你得一点点攒啊。但是,如果一辆50万的车需要我每个月几千地攒,那我是不可能买的。唯一可能会买它的时候,一定是一个月上几万乃至十几万的时候,这时候我攒的前期的几千,又算得了什么呢?不如去买点自己现在喜欢的东西,然后好好想想怎么挣出一月十万来。至少现在还买到了快乐。

这就引出了一个概念,那就是真正决定我们消费能力的,不是我们攒了多少,而应该是我们赚钱的速度,或者说时薪。时薪高的工作,才是真正的高薪工作。从时薪的角度,一个60万的程序员,若是996地工作,其时薪也不到180元。也就是说,一个年薪60万的人,若是想要买一个1000元的东西,他就得拿5个小时还多的劳动时间来换。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他们会显得如此拮据了,因为他们实际上真的不赚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比如说一个躺平的公务员,可能他的月工资看起来不高,但他实际工作时间其实也并不长——大部分时间都是自由地摸鱼,那么,这份工作实际上的时薪可能是很高的,这个公务员也有着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命或者再找份高时薪的副业。

时薪其实体现的就是劳动的价值,钱不过是一个标尺罢了。若是用劳动时间作为根本来衡量,很多疑惑便会豁然开朗。比如,一辆车标价40万,而你的年薪10万,那么你实际上的交易就是用4年的劳动时间去交换了一辆车。而如果你的年薪200万,那么实际上你就是拿2月多的劳动时间去换这辆车。在这样的标尺下,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攒钱这个行为就没有意义了:攒钱是交易本身的代价,而不是交易的价码。无论你怎么攒钱,如果不提高你的劳动价值,你为了买这个东西所付出的劳动时间是一定的,需要四年劳动时间买的车并不会因为攒钱而变为三年,这个交易本身并不会变化。

从这种角度来说,一个人生存的本质,便是拿自己的劳动时间去换取自己的生存所需和娱乐,钱不过是中间衡量物罢了。如果一个东西买不起——在时间意义上买不起,那么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去思考如何提高我们的劳动价值,而不是攒钱。因为我们能接受的是用一定量的劳动时间去换取我们想要的东西,这才是根本。

旷野

最近被各种事务撕扯得厉害,遂有所感。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旷野。我们出生在这里,没有方向是正确的,也没有方向是错误的,实际上,生命本就应该是自由的。但是,我所处的环境却不是这样,中国社会总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成功者自豪于自己的地位,卑微者懊悔于自己的惨败,羡慕着在自己之上的人。这就出现了根本性的矛盾。旷野是我们的题面,它本应该是一个无限解,我们最后却在理性计算后,写下了一个唯一解。

这一定有地方出错了。

恐怕我们之前的认识是错的。我们不是存粹的先苦后甜的思维方式,无论是之前的中学的高考,大学写论文,博士乃至以后的苦痛,不过是生存必需而已。并不是说我们现在苦了,以后就会甜。人生可能就是这样,就是会一直苦一直苦一直苦…这是我们为了活着付出的代价罢了。但在这种努力之外,我们可以选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这种事情没有任何收获,即使它与社会目标毫无关系,这才是自由的一面。

学会在旷野上无所事事,是新生儿的一种本能,但这种本能已经在中学的枪林弹雨中被击毙了,现在不过是亡羊补牢而已,只希望为时不晚。除开小部分的”二代”幸运儿,对大部分人来说,学会尊重现实而放弃自我,和尊重自我拥有自由本身就是不可调和的,因为自由需要物质的代价,但物质的过度内卷本就会泯灭精神的自我,这就是困境。我们必须要学会一边物质一边浪漫,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拿着画笔,这其中斟酌,也是我还需要探索的。

DAR
SON